6月10日,杭州市科协组织杭州市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市土木工程学会、市农学会、市医学会等11个市级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和部分赴四川地震灾区参与一线抗震救灾工作的赵国秋教授等专家20余人,召开“科技减灾”工作研讨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邬丽娜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天开、张贵书和机关中层干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围绕“科技减灾”主题纷纷展开研讨。部分市级学会介绍了他们在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援助的工作情况。其中杭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为当地灾民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杭州市土木建筑学会赴川对震后房屋安全性评估和排查等工作,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行业众多,很多事情需要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做到质量与效率、眼前与长远的协调统一,科学抗震救灾。专家们还就“科技减灾”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一是当前应培训一批灾区当地的心理干预、卫生防疫工作人员,使各地派出的专家撤离后,相关工作不会中断。二是各地应派出结构与地基、土木建筑等专家,分别赴对口援助的地区开展灾后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对鉴定出的危房应及时采取推倒等措施,以免再次造成人员伤亡等损失。三是科协将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等资源,为政府科学抗震、抗涝、抗台、抗疫等灾害积极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邬丽娜主席在会上提出四点意见:一、抗震救灾和科技减灾工作是以政府推进为主力,市级学会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政府做一些抗震救灾的辅助性、补充性的工作,广大学会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到“帮忙不添乱、献策不施压”。二是“社会参与”是抗震救灾、科技减灾的成功之处,也是未来在硬件和软件科技减灾方面必须走的路子。抗震救灾工作要力求规范,力求科学,做好统筹工作,要吸取灾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三是建议把“科普防灾”教育列入科学素质教育范畴,加强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四是加强灾区科技减灾工作调研、研讨和培训,强化保险支撑的重要性,利用科学方法减少损失、加快重建。(吉 莉)